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困行业和困难职工展开慰问;对部分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减免工会房租……近日,省总工会推出26条举措,助力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。 “省委有号召,工会有行动。”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,一直以来,省总工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秉持“满怀爱心细心耐心、充满激情热情感情、乐做好事善事实事”的理念,不断加强自身建设,提供延伸服务,努力团结带领职工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建功立业。 让职工更加团结 海南工会助力复工复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于日前召开,强调要坚持“一手打伞,一手干活”,积极为企业解难题、为职工办实事,为全省复工复产贡献智慧和力量。 “工会工作的重点聚焦到哪里、着力点放在何处十分关键,只有找准位置,才能体现价值。”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,一直以来,省总工会把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去谋划,找准切入点、着力点,紧扣中心服务大局,真正把广大职工群众中蕴藏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出来。 在拓展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平台方面,省总工会连续多年组织省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劳动竞赛、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,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。 在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方面,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、职工创新工作室集群效应。截至目前,我省共创建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157家,成为引领职工创新创造的新平台。 此外,省总工会还注重打造特色培训品牌,省工会职工培训中心累计举办各类母婴护理培训班133期,帮助8000多人次掌握母婴护理技能。 让服务更有温度 大货车司机钟师傅曾为维权几度辗转。“前几年,我入职海南某公司。工作期间,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,未缴纳社保,未支付相关工资。”钟师傅说,离职后,他找到海南省职工服务中心,最终申请到了赔偿。 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“急难愁盼”,才能增强他们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近年来,省总工会持续推进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当好群众可以信赖和依靠的“娘家人”。 帮助困难职工脱困解困——保障医疗救助、以就业促脱困……经过努力,我省在档困难职工由2018年的13126户下降至1053户,因各种因素无法脱困的职工,将被继续纳入工会帮扶保障系统实现常态化兜底帮扶。 提升广大职工幸福感——今年,省总工会筹资1300万元,为1.5万名一线职工免费体检,组织一线职工和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优秀干部职工参加疗休养活动,持续做好职工医疗互助活动。 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——职工书屋、户外劳动者站点……如今,近3000个职工服务阵地在我省遍地开花,让广大职工体会到“家”的温暖。 此外,省总工会坚持“强基层、补短板、增活力、促发展”的基层工会改革发展要求,从2018年起,省总工会连续5年在全省范围开展“1+N”项基层工作大调研,启动“县级工会加强年”专项工作,共推动解决基层工会近百个困难和问题。 让工会更有活力 手指头点一点,不仅可以在“海南工会云”APP线上答题拿年货、领补贴,还能找工作、维权求助。省总工会不断加大智慧工会建设力度,将工会业务上“云”,并与政务一体化平台、“海易办”等系统对接。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,近年来,省总工会打造了就业创业、权益维护、普惠扶助等特色服务,让工会工作更有活力。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是省总工会近几年一项重点工作。工会组织创新工作手段,通过网上建会等形式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面。 从2021年8月开始,省总工会开展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”,截至目前,全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、入会353家,涵盖职工人数3.9万余人。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,2018年以来,省总工会持续推动各市县、各产业工会开展本级试点工作,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,组织引导产业工人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大潮中建功立业。 据统计,在省总工会推动下,自2018年以来,全省9138家企事业单位、85万名职工参加各类竞赛活动,提出合理化建议6.2万条,提出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项目5608项。
;
|